新闻动态

一些关于培养财税数字化人才的建议

发布时间:2025-04-13 09:47:11

培养财税数字化人才需构建“学科交叉、技术融合、实战导向”的立体化培养体系,结合政策趋势、技术工具与行业实践,以下从六大维度提供具体建议:

一、高校教育:构建“财税+技术”复合型课程体系

  1. 课程设置革新

    • 核心课程:在传统财税课程(如税法、财务管理)中嵌入Python、RPA、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模块。例如,兰州财经大学“数字财税”微专业开设《Python智能财税数据分析》《智慧税务综合模拟实验》等课程,将AI技术与税务场景深度融合。

    • 跨学科融合:借鉴中央财经大学经验,整合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课程,培养“数据思维”与“系统思维”。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通过“3I(集成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)”理念,推动新零售业财融合与财税数字化课程落地。

    • 实践教学:引入财税SaaS工具(如区块链发票系统)进行模拟实训,实现“业票财税法”闭环操作,提升学生数据处理与风险预警能力。

  2. 校企协同培养

    • 共建实验室:与金蝶、用友等企业合作建立“财税数字化实训基地”,模拟企业真实业务场景。例如,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与行业龙头共建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,通过“岗课赛证”模式培养技能人才。

    • 双导师制: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与授课,如西南财经大学邀请四川省税务局专家讲解数字财税实践,强化学生对政策与技术的联动理解。

二、职业培训:打造“认证+实战”能力提升路径

  1. 数字化认证体系

    • 行业认证:推广上海财经大学“数智税务师”认证,分为基础版(税务小白)、进阶版(企业财税人员)、高级版(战略规划者),覆盖全职业生涯阶段。认证考试包含案例分析与实操模拟,强调AI工具应用与风险防控能力。

    • 技能证书:鼓励考取“1+X”证书(如智能财税、财务数字化应用),将证书内容嵌入课程体系。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通过《纳税申报实训》融合智能财税证书,提升学生岗位适配性。

  2. 企业内训与行业论坛

    • 专项培训: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推出“AI赋能财务”专题培训,聚焦DeepSeek等工具在财务数据处理、风险预警中的应用,通过案例拆解与代码实操提升技能。

    • 行业交流:参与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举办的数字化人才论坛,学习容诚、信永中和等企业的跨界融合经验,了解行业前沿趋势。

三、企业实践:建立“技术+场景”人才孵化机制

  1. 工具赋能与流程再造

    • AI与RPA应用:引入生成式AI工具处理复杂税务问题,通过AI实现发票自动识别与申报,节省30%人力。

    • 数据中台建设:构建“业财票税”数据中台,整合内部财务数据与外部政策信息,通过豚客企服SAAS建立自己的企业服务一站式平台提高效率。例如,通过“人财税一体化”平台缩短报表出具时间60%。

  2. 岗位转型与职业发展

    • 角色重构:设立“税务科技专员”“数据分析师”等新岗位,推动传统财税人员向“技术+业务”复合型人才转型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已裁减30%基础岗位,转向培养AI伦理师、数据建模师。

    • 内部竞赛:举办财税数字化创新大赛,如“智能财税技能测评”,通过模拟企业经营活动提升员工实战能力。

四、国际视野:强化全球规则与区域政策学习

  1. 国际规则培训

    • 针对欧盟碳关税(CBAM),建立碳数据追踪系统,学习印尼增值税率提升至12%等区域政策,调整供应链布局。

  2. 跨境协作与认证

    • 语言与文化能力:培养多语言财税人才,适应东南亚、北美等市场需求。例如,针对美国各州销售税差异,通过“全球税务合规平台”自动处理申报。

    • 国际认证:考取ACCA、CMA等国际证书,补充国际会计准则与跨境税务知识。

五、政策与生态:构建多方协同支持体系

  1. 政府与行业协会

    • 政策扶持:申请数字化转型补贴(如济南市对符合条件企业补贴多至50%),降低企业培训成本。

    • 标准制定:如参与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的“数字人才标准”制定,推动行业能力框架统一。

  2. 技术生态合作

    • 工具开源:加入财税科技开源社区,共享AI模型与数据分析工具。例如,使用区块链发票系统实现数据可信存证。

    • 产学研合作:高校与企业共建“数字财税联合实验室”,如华为与某财税企业合作研发税务大模型,推动技术落地。

六、个人发展:终身学习与能力迭代

  1. 技能升级路径

    • 技术工具:掌握Python、Tableau等数据分析工具,学习Power BI、SQL等数据处理技术。

    • 政策解读:订阅OECD、国家税务总局等机构的政策动态,参与“数字财税专题讲座”提升政策敏感度。

  2. 职业规划建议

    • 短期目标:1-2年内考取“智能财税”证书,掌握基础数字化工具。

    • 长期目标:3-5年成为“税务科技专家”,参与企业战略决策与国际规则制定。

典型案例与成效

主体类型培养策略实施成效
高校数字财税微专业+校企实验室学生就业率提升20%,企业满意度达90%
企业AI工具培训+数据中台建设税务处理效率提升40%,风险识别准确率达98%
个人数智税务师认证+国际规则学习职业晋升速度加快30%,薪资增长25%

通过以上策略,可系统性培养具备“政策解读、技术应用、全球视野”的复合型财税数字化人才,推动行业在合规框架下实现效率与价值的双重跃升。关键在于将技术深度融入业务场景,同时关注政策动态与国际规则,构建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路径。


联系我们
400-110-6608
8:30-22:00(节假无休)

地址:南宁市青秀区桂雅路11号麒麟商务大厦A2205